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规律,最早是由欧姆发现的,故称之为欧姆定律。
王尚老师录制了9段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免费学习
手机端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视频;
电脑端请用手机扫二维码查看视频。
在上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中,我们通过实验发现这样的规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成正比,跟电阻的大小成反比。
这个规律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
欧姆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对电流跟电阻和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满足:
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成正比,跟电阻的大小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
欧姆定律的公式与推导式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I=U/R其中U的单位为伏特(V),R的单位为欧姆(Ω),I的单位为安培(A)。
欧姆定律的推导式:U=IR R=U/I
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
I=U/R;
知道上述公式中的任意两个量,即可求解第三个量的大小。
欧姆定律的应用
I=U/R U=IR R=U/I
一段导体,电阻大小为10Ω,通过的电流为0.2A,此时电压多大?
某电源两端电压恒定不变,将阻值为20Ω的电阻接在电源两端,通过的电流为0.3A。如果将另一阻值为30Ω电阻接在该电源两端,问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巩固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 。数学表达式: 。适用条件: 。(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为内能)。
2.某导体接到电压是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0.3A,若接到另一电路,通过它的电流是0.2A,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这个导体的电阻是 Ω,另一电路的电压是 V。
3.电阻是用来表示导体阻碍 的作用,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值 。当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电压都增大相同的倍数时,该导体的电阻值 ,可见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流强度、电压 。
4.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Ω;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为12V,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Ω。
5.在一段导体两端加2V电压,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Ω;如果它的两端不加电压,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Ω。
6.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流强度为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R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B.R的大小与U有关
C.铜线的电阻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
D.R的大小与I无关
7.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通过的电流强度是0.8A,如果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那么导体的电阻和电流强度分别是 Ω和 A。
8.在某导体两端加6V电压时,测得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为2A,则在10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 ,该导体的电阻为 Ω。如果这个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Ω。
9.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V时,通过的电流强度是0.2A,该导体的电阻为 Ω;若要使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0.5A,则它两端的电压是 V。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的大小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和导体内电流强度成反比
C.因为I与U成正比,所以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巩固题答案
1.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 纯电阻电路
2.20 4
3.电流 越大 不变 无关
4.12 12
5.5 0 5
6.ACD
7.5 1.2
8.20库伦 3 3
9.50 25
10.C